快速发布求购| | | | | 加微群|
关注我们
本站客户服务

线上客服更便捷

仪表网官微

扫一扫关注我们

|
客户端
仪表APP

安卓版

仪表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仪表小程序

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


您现在的位置:仪表网>植物生理仪器>资讯列表>二十八条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庆这些领域环保需求将爆发

二十八条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庆这些领域环保需求将爆发

2023年09月11日 11:15:58 人气: 20417 来源: 环保在线
  【仪表网 产业报道】环保在线获悉,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正式发布《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全文,包括二十八条具体规划、举措等,用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指导相关工作推进。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庆将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即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碳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重庆水体、土壤、固体废物等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说起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就不得不提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在2022年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该方案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通过加强源头防控、突出重点领域、优化环境治理、开展模式创新、强化支撑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源头防控环节,《实施方案》表示,未来会逐步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制浆造纸等高污染项目。能源方面,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
 
  重点领域协同增效环节,《实施方案》覆盖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五大领域,强调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在工业领域,拟重点抓好电力、化工、造纸、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节能改造,推动锅炉、电机等高耗能设备提效升级,提升非化石能源使用水,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以上。
 
  在交通领域,加快提升电动化水平,强化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机动船舶等移动源污染治理,到2025年基本实现运输全程可监测、可追溯。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换电站建设。提高铁路、港口电气化水平,推动氢能等清洁燃料在交通领域应用。到2025年,建设充电基础设施3万台以上,港口新改建岸电泊位超过250个。
 
  在城乡建设领域,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加强建筑拆建管理,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到2025年,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达到70%。另,推广节能环保灶具,加快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
 
  在农业领域,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控制农业活动甲烷排放;提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畜禽粪污温室气体排放;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适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渔光一体、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
 
  在生态建设领域,。实施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优先选择生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少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低污染的城市森林体系。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升等方面效果综合评估。到2025年,全市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7%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3%以上,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
 
  统筹环境治理环节,《实施方案》聚焦“水气固土”,着重提及: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探索推广污水社区化分类处理和就地回用,有序推广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和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协同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鼓励绿色低碳修复,优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路线,注重节能降;推动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优化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等。
 
  与此同时,重庆市接下来还计划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及履约情况载入排污许可证,衔接总量控制、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有关要求,研究破解碳排放信息融入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的机制障碍,建立数字化统一管理平台,并做好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储备。
关键词: 减污降碳,碳减排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y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4、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0571-87759942

加盟热线: 0571-87756399

媒体合作: 0571-87759945

投诉热线: 0571-87759942

关注我们
  • 下载仪表站APP

  • Ybzhan手机版

  • Ybzhan公众号

  • Ybzhan小程序